盛林龙舟深谙传统龙舟制造的精髓,更勇于探索与创新,将现代科技巧妙融入古老工艺之中,实现了经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。
新闻资讯
|
沅水河畔龙舟鸣:湖南龙舟厂里的端午倒计时清晨6点,湖南沅江畔的“沅水龙舟厂”内已传出阵阵敲击声。木屑在晨光中飞舞,湖南龙舟厂的30名工匠正弓着腰打磨船身,车间里飘荡着桐油与杉木的清香。厂长黄盛林看了眼手机日历—距离2025年端午节仅剩67天,他扯着嗓子喊:“广东佛山追加的8条龙舟订单必须月底交货!” 一、与时间赛跑的龙舟车间在湖南汨罗、沅江一带,龙舟制造已有千年历史。这里的匠人遵循古法,选用30年树龄的湘西杉木,用7道桐油浸润船体。但传统工艺正与现代效率碰撞:激光雕刻机取代了部分手工纹样雕刻,3D建模软件辅助设计流线型船身。车间墙上贴着醒目的进度表,每条龙舟需经历选料、定型、拼装等18道工序,耗时从往年的45天压缩至35天。 “这条给客人的‘妈祖号’,龙头上得嵌288片贝母。”湖南龙舟厂的老匠人陈师傅戴着老花镜,手持刻刀在樟木上雕出鳞片纹路。他身后,20条完成主体的龙舟整齐排列,等待安装由碳纤维改良的轻量化划桨座——这是为专业赛事设计的竞技款,比传统款提速15%。 二、从车间到江河的生死时速300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叠滘村,龙舟教练林先生正焦虑地踱步。他们预定的两条竞技龙舟还在湖南厂里上漆,而河道里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。“每条龙舟下水后需要20天磨合期,队员的划桨节奏、配重调整都要重新适应。”他手机里存着湖南发来的进度照片,每天追问运输车辆的位置。 这种紧迫感正在全国蔓延:浙江嘉兴的智能龙舟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,可实时监测划桨频率;福建长乐的龙舟手们开始在VR模拟舱训练急转弯;就连新疆喀什的冰球队也定制了龙舟,准备在端午节挑战叶尔羌河。据文旅部统计,2025年全国注册端午龙舟赛事已达186场,较疫情前增长40%。 三、划向世界的文化桨声在沅水龙舟厂的展示厅里,外贸经理小王刚送走一批中东客商。“迪拜订制的镀金龙头要符合伊斯兰纹样规范,马来西亚的订单则要求加宽船体适应海划。”他展示着电脑里的3D设计图——传统龙凤纹中融入了客户国家的图腾元素。湖南龙舟厂里今年外销订单占比首次突破35%,车间角落堆着发往美国旧金山、法国马赛的集装箱。 入夜后的沅江边,当地龙舟队的训练号子穿透暮色。鼓手老赵敲击着从厂里借来的试用品:“这鼓面用了新型复合材料,暴雨天也不跑调!”队员们赤裸的脊背上滚动着汗珠,船桨整齐划开水面,荡起的涟漪惊醒了栖息的江鸥。 结语 |